本文整合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常用有毒試劑及應急處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中毒常見的癥狀包括: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
常見有毒試劑:溴化乙錠(C21H20N3Br,EB)
【性質(zhì)】:EB是分子生物學常用染料
【毒性】:強誘變劑、中度毒性
【注意】:通風櫥中配制,接觸時需戴手套,勿將該染色劑灑在桌面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錠的器皿或物品,必須經(jīng)專門處理后,才能進行清洗或棄去。棕色瓶保存。
【溴化乙錠
溶液的凈化處理】 :
(1) 對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處理:
將EB溶液用水稀釋至濃度低于0.5mg/ml;
加入一倍體積的0.5mol/L KMnO4,混勻,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勻,置室溫數(shù)小時;
加入一倍體積的2.5mol/L NaOH,混勻并廢棄。
(2) 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處理:
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時輕搖混勻,室溫放置1小 時;
用濾紙過濾并將活性碳與濾紙密封后丟棄。
苯酚(C6H5OH)
【性質(zhì)】:白色晶體,氧化后呈粉紅色。有毒且易燃,加熱到80℃以上時,其蒸氣與空氣混合形成易燃物。
【毒性】:高毒類?山(jīng)呼吸道、皮膚和消化道吸收
【中毒癥狀】:頭痛、頭昏、惡心、虛脫、呼吸困難、失去知覺乃至死亡
【使用注意】: 重蒸酚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不宜使用制冷方式冷凝,否則會使苯酚結晶,從而壓力上升產(chǎn)生爆炸。 建議重蒸酚充氮氣保存。 酚溶液在4℃下迅速氧化,需-20℃儲存。 常見有毒試劑
甲醛(HCHO)
【性質(zhì)】: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易揮發(fā)、是一種致癌劑。
【毒性】:甲醛對眼和皮膚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癥狀】:①吸入甲醛蒸氣,有頭疼、灼燒疼、流淚、氣促、窒息感、氣管炎等。吸入高濃度甲醛蒸氣可發(fā)生喉頭水腫或喉痙攣、支氣管痙攣等。 ②過敏病人可出現(xiàn)面部紅腫、支氣管哮喘等癥狀。 ③長期接觸甲醛,易出現(xiàn)哮喘樣癥狀皮膚發(fā)紅、干燥、僵硬、指甲軟化、皮炎及各種皮疹甚至壞死。頭疼、食欲不振、乏力、失眠、體重減輕等。
【急救方法】:1.口服中毒者 立即用0.1%-0.2%氨水洗胃,然后注入30%活性炭的混懸液,再用硫酸鎂導瀉。服蛋清、牛奶、豆?jié){等以保護胃黏膜。 2.皮膚污染后 用清水沖洗,再以肥皂水或2%碳酸氫鈉液沖洗干凈。嚴重過敏反應者,予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靜滴,口服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25-50mg/次,每日3次。 3.吸入中毒者 立即移至空氣新鮮處,給淡氨氣吸入,吸氧。
【使用注意】: 含有甲醛的溶液應在通風櫥內(nèi)配制。 裝有甲醛的器皿及電泳槽等應盡可能加蓋嚴封。 有條件應穿著防護服(塑料圍裙、橡膠手套及化學級護目鏡),通風良好情況下使用。 甲醛能與氧化劑劇烈反應生成爆炸性產(chǎn)物,與鹽酸反應生成強致癌物(二氯甲醚)。 濃甲醛21℃易變渾濁,固應于21℃-25℃保存。
乙mi(C4H10O)
【性質(zhì)】:無色、透明、高度揮發(fā),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并有特殊氣味的液體;瘜W性質(zhì)不穩(wěn)定日光下去空氣接觸,易形成爆炸性過氧化物過氧化乙mi。應小心使用。
廣泛用作麻醉劑。
【急救措施】 ①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 ②保持呼吸通暢,如有必要及時輸氧或人工呼吸。 ③眼睛接觸時,立即流水或生理鹽水沖洗5分鐘以上。 ④皮膚接觸者脫去被污染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 ⑤嚴重者立即就醫(yī)
【使用注意】: ①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處使用。 ②運輸和儲存時要防火,與強氧化劑分開,保持陰涼干燥,儲存在陰暗處。 ③使用時注意個人防護,帶化學護目鏡和橡皮手套。 ④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器質(zhì)性精神病、嚴重皮膚病和腎臟疾病患者不得接觸。 ⑤注意防毒、防火、防爆。 常見有毒試劑
十二烷基硫酸鈉[CH3(CH2)11OSO3Na,SDS]
【性質(zhì)】: ①白色或淺黃色結晶或粉末。 ②在濕熱空氣中分解。 ③易溶于水,溶于熱醇。 ④與陰離子、非離子配伍性好,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乳化、發(fā)泡、滲透、去污和分散性能。
【毒性】:對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眼和皮膚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統(tǒng)過敏性反應。
【急救措施】: ①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②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③吸入: 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 ④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yī)。
【使用注意】: ①呼吸系統(tǒng)防護:SDS微細結晶粒易于擴散,稱量時應戴面罩。空氣中粉塵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 ②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③身體防護: 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④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常見有毒試劑
二甲基亞砜(DMSO)
【性質(zhì)】①無色無臭吸濕性液體。 ②是溶于水又溶于有機溶劑的極為重要的非質(zhì)子極性溶劑。 ③DMSO是一種透皮促進劑,能夠降低
細胞冰點,減少冰晶的形成,減輕自由基對細胞損害,改變生物膜對電解質(zhì)、藥物、毒物和代謝產(chǎn)物的通透性。
【毒性】一般二甲亞砜對人體無毒。但是現(xiàn)代研究表明,DMSO可與
蛋白質(zhì)疏水集團發(fā)生作用,導致蛋白質(zhì)變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腎毒性。
【中毒表現(xiàn)】 ①吸入:高揮發(fā)濃度可能導致頭痛,暈眩和鎮(zhèn)靜。 ②皮膚: DMSO與含水的皮膚接觸會產(chǎn)生熱反應,能夠灼傷皮膚并使皮膚有刺痛感,如同皮疹及水泡一樣。 ③吸收:吸收危險性很低
【使用注意】: ①遠離火源、禁止吸煙,不要吸入蒸汽或霧汽,避免其與眼睛、皮膚、衣服接觸。 ②燃燒二甲基亞砜會產(chǎn)生一種有毒氣體(氧化硫)。需戴上手套、呼吸器具。 ③用的時候要避免其揮發(fā),要準備1%-5%的氨水備用,皮膚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滌. ④要避免接觸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質(zhì)的二甲基亞砜溶液,因二甲基亞砜可能會滲入肌膚,在一定條件下會將有毒物質(zhì)代入肌膚。
氯仿(CHCl3)
【性質(zhì)】帶有特殊氣味的無色液體,易揮發(fā)。
【毒性】是一種致癌劑,可損害肝、腎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皮膚、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現(xiàn)】頭疼、惡心、輕微黃疸、食欲不振、昏迷;長期或慢性暴露可致癌。
【使用注意】 ①由于它易揮發(fā),要注意避免吸入揮發(fā)的氣體。操作時戴合適的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鏡并始終在化學通風櫥里進行。 ②強堿與氯仿或其他氯代烷混合會引起一系列爆炸,應注意避免與其接觸。 ③加熱降解時可形成光氣,能侵蝕塑料、橡膠。 ④純氯仿對光敏感,棕色瓶中保存。
丙酮(C3H6O)
【性質(zhì)】: ①無色透明液體,易揮發(fā)、易燃,有特殊的愉快氣味。 ②蒸氣能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易引起燃燒。 ③基本的有機原料和低沸點溶劑。
【毒性】: 低毒類
主要經(jīng)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也可緩慢經(jīng)皮膚吸收。
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麻醉作用,對肝、腎、胃等也可能有損害。
蒸汽對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收入血后迅速分布到全身。
【中毒表現(xiàn)】 流淚、畏光及角膜上皮浸潤等眼刺激癥狀。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和麻醉。 頭痛、惡心、氣促、痙攣甚至昏迷。 長期接觸頭暈失眠、意識減退。
【急救措施】: 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輸氧或人工呼吸,并立即就醫(yī)。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并用大量流動的清水進行沖洗,至少15分鐘;嚴重的立即就醫(yī)。 如果眼睛接觸,立即翻開眼瞼,并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嚴重的立即就醫(yī)。
【使用注意】: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倉間內(nèi); 倉溫不宜超過30℃,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 應與氧化劑等分開存放; 包裝必須密封堅固。
二苯胺(C12H11N)
【性質(zhì)】:無色至灰色結晶體。不溶于水,溶于二硫化碳、苯、乙醇、乙醚等。 遇明火、高熱可燃。粉末與空氣結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當達到一定濃度時, 遇火星會發(fā)生爆炸。 用于鑒定DNA,使溶液呈藍色。
【毒性】中毒,口服,大鼠LD50為1120mg/kg; 小鼠LD50為1230mg/kg
【急救措施】 ①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②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③吸入: 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 ④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yī)。
【操作注意】: ①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②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 ③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 ④遠離火種、熱源。 ⑤避免產(chǎn)生粉塵。⑥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切忌混儲。⑦儲存于陰涼、通風處。